司马徽(170年-245年),字德操,汉末三国时期蜀汉重臣,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文化造诣闻名于世。司马徽出生于南阳郡新野(今河南省新野县),早年精通经典文学,深得学者蔡邕的赏识,广泛涉猎儒家经典,尤其擅长周易、诗经等经典的解读与引申。
司马徽才华横溢,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,更以其高超的谋略才能成为刘备早期重要谋士。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刘备受诸葛亮推荐,司马徽入主荆州,为刘备出谋划策,后又随刘备南征北战,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。
司马徽不仅是蜀汉的军事谋略家,更是文化界的泰斗。他提倡儒学,倡导礼仪之美,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他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双重成就,使得司马徽成为三国时期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,尤为后人所推崇。
司马徽晚年以疾病辞官,归隐乡里,留下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治国安民的良策。他的思想影响深远,不仅对蜀汉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,也为后代的文化传承贡献良多。司马徽逝世后,被追封为忠武侯,其影响力更是久远不衰,成为三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冷门英雄。